【人民日报】中国学者研发新型疫苗佐剂技术,突破抗原递送“最后一公里”
3月27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王骥研究员团队、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陆路团队、辽宁大学生命科学院曾颖玥副教授团队联合在《自然》(Nature)杂志发表研究论文。研究开发了具备抗原内质网靶向功能的新型疫苗佐剂SABER,促进抗原在胞内的“最后一公里”递送,显著提升传染病预防性疫苗和肿瘤治疗性疫苗的效果。

该成果是团队2020年合作发表于《科学》(Science)的研究成果的延续,当时研发了基于仿生纳米颗粒的新型免疫增强佐剂技术。近年来,合作团队改造靶向STING蛋白的小分子激动剂,合成了一系列高亲和力的内质网靶向分子SABER。该设计可以实现双重功能:一是通过偶联表位多肽,将抗原靶向内质网,促进交叉提呈;二是SABER仍保留了STING激动剂的功能,可显著激活先天免疫系统,发挥佐剂效应。
利用该技术,团队先后评估了疫苗佐剂在抗肿瘤免疫和抗极易变异的病毒(如冠状病毒)感染中的作用。结果表明,SABER增强 CD8+ T细胞免疫反应诱导的能力优于对照佐剂5倍以上,在多种肿瘤和传染病疫苗动物模型中均展现了优异的预防和治疗效果。其在肿瘤新抗原疫苗中的效果显著强于临床研究中普遍采用的Poly I:C佐剂,可有效治疗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抵抗的肿瘤。而基于SABER技术的新冠病毒多肽疫苗,可将变异毒株的病毒载量降低100倍。
该研究成果将为个性化肿瘤疫苗和广谱抗病毒疫苗的研发提供了新的方向和基础,有望为癌症和传染病的防治带来新策略。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王骥研究员、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陆路研究员、辽宁大学生命科学院曾颖玥副教授为本文的共同通信作者。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王夏峰副、黄章屏、尚丽茹、蒋娟,复旦大学邢立晓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
文/责编 陈龙飞 王振雅
报道链接:https://m.peopledailyhealth.com/articleDetailShare?articleId=4d5a80e74bf24798b2dd06442ae261a1
报道时间:2025-03-28